经过6—9茬采摘,宁夏枸杞日前迎来丰收季。看到枸杞全部采摘入库,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蓉倍感欣慰。在这个丰收季里,她和团队研发的“升级版”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功不可没。
枸杞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发生规律复杂,整个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交替或同时发生,这些都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了除虫,科技工作者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确保年底新增枸杞种植面积2万亩,综合产值达到320亿元。
“前年遭受冰雹后,这片枸杞的生长节律被打乱,导致实蝇危害加剧。最严重的区域,每平方米有300粒蛹。”在吴忠市同心县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基地,宁夏农科院枸杞病虫害研究团队成员王芳告诉记者。通过自主研发防治实蝇蛹纳米制剂和新型高效蛋白农药、植物源农药集成应用,目前枸杞木虱、蓟马、蚜虫、实蝇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达到了82.63%。
自本世纪初开始,张蓉就把目光投向了枸杞质量安全问题。毕竟,这事关自治区43.5万亩枸杞的未来。烈日下、山风中、田野上,张蓉带领团队开始探索。他们建立了枸杞病虫害信息化监测预报及“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果期仍然存在农药精准应用技术薄弱等问题。于是,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枸杞病虫害高效新型生物农药创制及精准技术应用研究”应时而生。
宁夏农林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了联合攻关,他们研发出5种新型生物源农药,还建立了纳米农药对土壤中枸杞实蝇的靶向精准施药技术。
测算显示,在3个试验示范区,化学农药施药量平均减少了30.92%,采果期综合防治效果平均为85.59%,枸杞干果按相关标准均未检出农药残留。
“这个课题最大的特点是夯实基础研究,把生物农药杀虫活性物质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制摸清楚了。”张蓉言语中透露出自豪,“我们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达到了减药增效的目标。”
枸杞是宁夏的“红色名片”,中宁枸杞品牌价值已跃升至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11位。除了科研机构,企业更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百瑞源枸杞种植基地作为自治区政府认定的优质枸杞种植基地,拥有1.2万亩原生态枸杞。在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万亮看来,种植枸杞最需要攻克的难关就是病虫害和农残问题。他们很快摸清了破题的“命门”,即借力科技为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赋能。“我们通过铺设防草布、虫情测报灯、以虫治虫、生物多样性防控、生物引诱法、作物相生相克法、测报样点检测法等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保障了枸杞的品质。”郝万亮介绍道。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宁夏有害生物生防天敌扩繁基地就坐落在百瑞源贺兰山有机枸杞种植基地。项目计划建设800平方米的蚜虫、蓟马等天敌繁育温室, 2414平方米的天敌昆虫繁育基地,预计年产粗脊蚜茧蜂2亿头、胡瓜钝绥螨60亿头,可防控重要有害生物面积10万亩以上。“希望能好好发展绿色防治技术,应用生物天敌来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郝万亮说。
宁夏荣杞堂枸杞开发有限公司种了3400亩枸杞,以前病虫害防治是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疼治脚”,出现啥病,就从市场购买相应化学农药,不仅农残超标,而且打药次数一多,种植成本也增加了。“今年还在看不见病虫害的时候,我就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有效防治。我们的果子比市场价高出15%,每公斤卖到了64元。”谈及收益,该公司总经理田兴荣喜上眉梢。
2023年,宁夏科技厅紧扣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在基础研究、品种培育、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均有成效。“特别是依托科技项目实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突破。”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朱少绯强调。
科研工作者还研究明确了粗脊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开发出技术体系、制定了地方标准、研发出专门装置;明确了牛心朴子生物碱对蚜虫的主要作用,研制的生物农药配方对枸杞蚜虫防效稳定在90%以上,对枸杞木虱防效能达到80%以上。
“接下来,我们将更加聚焦枸杞产业科技短板弱项,布局科研攻关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朱少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