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下,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味,十余位村民正在开满了富硒皇菊的田园里劳作着。11月21日,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福塘村,道路两厢栽种的皇菊、迷迭香、芍药等绿植随村道延伸。67岁的村民谢广亮指着金的菊花告诉记者,“以前种水稻,一年到头只能赚几千元,现在种花,平均月收益就有两千多元。”
“山水换金”“腾笼换鸟”……通过生态振兴美丽乡村,正在望城区靖港镇福塘村、浏阳大围山南麓的张坊镇、长沙县江背镇等长沙的多个乡镇“上演”。
距离长沙中心城区1个小时车程的福塘村,是一个位于望城区大众垸北端,地处湖区的小村庄。村内错落有致的房屋,隔墙的梨花,飘香的皇菊、迷迭香等特色作物,让进村的外人难以想象,数年前这里曾是收入微薄、负债两百余万元的贫困村,村民大多数靠种植水稻、做泥浆工过日子,在温饱线年村级组织换届,村里的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农民工曾俊杰高票当选党总支、村委会主任。
此前,曾俊杰代理过两家制药企业的18种产品在长沙市场的销售,赚到了第一桶金后返乡。依托该村资源优势,专攻药食同源作物种植,引进龙头企业联营,建立起中药材种植基地,曾俊杰带领广大村民发展迷迭香、皇菊等特色作物种植产业。
村民群众成立合作社第一次尝试种植的富硒皇菊,经过品种引进选育和技术改良,无论品相还是口感均属上乘,赢得了市场认可,生产出的600多公斤干花,销售额达到了百万元以上。目前,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50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能让满村飘出花草香,能提高村民们的收益,让曾俊杰颇为自豪,“在种植土壤上盖上防草布,不用给皇菊打农药,环保又安全;运用低温排湿烘干技术,让每朵菊花都保持了原色原味,不掉瓣,能冲泡7次,而且送检的皇菊达到了每千克含硒0.35毫克,品相品质好,能吸引更多客户。”
“有专门的技术员指导村民种植,大家干劲足。”谢广亮向记者介绍,虽然家里负担不算重,但是如今每年收益从几千元涨到几万元,67岁的他还想多干几年活,不着急休息。
来到福塘村悠篱香菊坊,前后打开低温排湿室和保鲜储藏室门,曾俊杰指着堆满了货物架的干皇菊说,“排湿室温要保持在55℃,储藏室温则为5℃,这一屋子菊花可价值几百万元。”
除了皇菊,迷迭香也是村内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的一环。“村内历来就有种植、使用迷迭香的习惯,可以做炒菜的香料,也能泡着喝。现在我们通过加工,让迷迭香变成护肤精油、香包,下一步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曾俊杰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再过几年,村里将把种植园从田地中,挪到村民们的房前屋后,装点家园的同时,继续为村民创收,打造“庭院经济”。“愿意在自家院子里种植特色作物的村民,会有例外的分红。”
据了解,长沙市生态环境局于2021年组织开展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创建,共10个镇(乡)、20个村获得命名。该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桑轶介绍,“按照30万元/镇、20万元/村的标准下拨奖补资金给示范镇(乡)、村。”现在长沙市环委办组织开展的长沙市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创建工作中,又有一批镇(乡)、村已完成创建工作并通过专家验收。
位于浏阳大围山南麓的张坊镇,依托田溪村林木茂盛、山青水秀、农产丰富、淳朴优雅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由村民自筹成立旅游发展公司,采用土地山林流转租金、现金入股,吸纳300户农户,采取“公司+农户”资金共筹、收益共享的模式,打造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依托山水的特色旅游项目,开启贫困农村的“山水换金”模式。
近年来,长沙县江背镇以绿化、智化工程机械制造全产业链条为核心,淘汰落后水泥建材产能,为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标准化生产区间,引导企业摒弃喷涂电镀等高污染高耗能生产工艺,转型升级做精细化的全产业链条。同时引进一批智能制造、物流快递等项目和企业落户,引导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向智能制造、高精尖发展,传统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将向绿色建材发展,“腾笼换鸟”,实现工业小镇“老树开新花”的目标。
游客在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溯溪滑草,企业在江背镇创新智能制造,村民在福塘村专攻药食同源作物种植……通过生态振兴、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