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两岸分布着无数村庄,在数十个以“长江”命名的村子里,有一个村子因经济发达,名扬全国:这里因改革而兴,40年间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为“中国经济十强村”,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这就是江苏无锡江阴长江村,被当地村民称为“中国幸福村”。
在这座因改革而兴的村庄中,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2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作家、文学杂志主编齐聚江阴市,共同走进长江村采风,带着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留下了动人诗篇。
“江阴临港地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堪称样板。”《十月》主编陈东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家、诗人近年来采访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比较多,这次来到沿海发达地区采访,可以对国情有更全面、立体的了解,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丰厚的现实基础。”
村门口矗立一座高大门楼,上面写着“中国长江村”五个大字。门楼的两边是上百亩荷塘,不远处,则是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别墅……行走在长江村,让人很难想象,4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长江村老李良宝带领下,村里首先办起了两座小砖窑。进入乡镇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村里又接连创办兼并了标准件厂、化工厂、钢铁厂、冶炼厂等等,也为长江村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村里陆续为村民建起了818幢别墅楼,并无偿给每户村民送上一套别墅,改变了村民居住环境。2006年起,通过分股、扩股,每位村民股份总额达到5万元参加股份分红,可以说是“人人有分红,户户有存款”。
2012年,长江村给每位村民发100克黄金、100克白银,使得这个毗邻华西村的小村庄名噪一时。之后,长江村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村民充分就业率达99%以上,职工年工资增长10%左右。老年人按年龄段有每月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尊老金,逢年过节还有慰问金和压岁钱......不断提升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村民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在当地村民看来,长江村的繁荣,离不开老李良宝。“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在长江村也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标语。正是凭着这种敢想敢拼的精神,长江村走上了腾飞发展之路。如今,村级经济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已发展成产值超500亿的中国500强企业。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江阴,也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长江村”的发展和变化。“从一个普通村庄成长为当地经济增长引擎,长江村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村民的勤劳和智慧。”他尤为钦佩的是老李良宝,把长江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经济强村,带领全村人过上了“家家住别墅、人人有股份、户户有存款、个个有金银、年年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长江村确实让我开了眼界。”《芳草》杂志执行主编、诗人哨兵表示,走进长江村使他想起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日常性,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过去有所改善,但是村民依旧过着朴实的生活,走在路边,能看见他们砍瓜切菜、嗑瓜子聊天,原有的风俗习惯依旧保留至今;第二是自然性,江阴的城市风貌和绿化建设很完善,一眼望去,街道明净,绿树成荫;第三是现代性,将新兴的现代企业与传统村落结合在一起,错落有致,使人感受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良好面貌。
他提到,自己最喜爱的唐代诗人元稹正是这种“日常性”和“自然性”的绝佳体现。在他眼中,自元稹始,在书写史诗的同时,中国诗人已自觉地将日常入诗,语言浅近、白描,极具现代艺术的神韵。如今,中国诗人所面临的“日常”与“自然”,早已不是采菊东篱下的自然,不是坐看云起时的自然,亦不是春眠不觉晓的自然。面对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不断崛起的工业设施和四通八达的互联网,如何书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割裂与矛盾,既不丢失传统的美感,又刻画出现代的详实,是当今的诗人们面对的困境。
“开放、发达”是诗人李黎对江阴市的感受。“长江村是现代经济和乡村制度的完美结合,它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成为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同时,在长江村附近,还有江阴市引以为豪的徐霞客故居、吴文藻故居等,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不仅为经济的腾飞增添亮色,也体现当地浓郁的读书氛围与人文底蕴。
“共同富裕是总动力,奋斗和拼搏是双重油门;只要踩下去,不停地踩下去,一个村庄的幸福奇迹,便会不间断地更新升级。”诗人庞余亮用作品表达了对长江村的祝福。“江水有多长,金灿灿的梦想就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