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之畔,极目远眺,时有鸟儿展翅高飞;船舶划过江面,泛起阵阵涟漪,偶有鱼儿逐浪嬉戏;干净整洁的江岸边,绿树成荫、花草葱茏、人头攒动9月10日,漫步在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沿江景观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然而,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荆江沙市段宝贵的岸线被大量非法码头、砂场占据,长江生态系统频频亮起“红灯”“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一度成为当时的写照。
为打造滨江窗口形象,我市强力推进拆迁退企和生态环境修复。2015年12月31日,沙市区政府下达《关于荆江大堤沙市段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房屋征收决定》的通告,对原有43.1万平方米建筑实施征收。2016年起,市政府启动荆江沙市段(柳林洲大市场沙市汽渡码头)生态修复与保护PPP项目,并于2019年正式开始建设与改造,将项目名称定为“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废弃的工业厂房变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寸草不生的蜿蜒小路被郁郁葱葱的绿意取代,滨江生态环境逐年向好。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项目建设中,对江岸保留建筑进行外表装饰,将其改造成文化、娱乐型场所。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保留现状路基,铺设生态透水材料,通过管网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连通园内水系,种植湿地植物,实现水系自体净化,并结合功能布局设置滨江生态开敞空间,构建景观廊道,还生态于自然。此外,还通过布置园林绿植、景观小品、生态水系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梳理园区机理,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如果说项目建设改造过程中保护滨江生态环境的措施是改善滨江生态环境的核心,那么实施雨污分流则是维护滨江生态环境的关键。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项目新建园区雨污水管网及景观雨水蓄水水系,保障园区雨、污水不直排长江。污水采用泵房抽排翻堤,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水则通过集中收集蓄排至园区东侧景观雨水收集水体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在长江边长大的居民陈泽生,见证了荆州滨江生态环境的蝶变。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来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吹江风、赏美景,就是生态改善的最好证明。
如今的荆江大堤沙市段,一路逐绿一路欢歌、一路传承一路创新,带着鲜活的“生命力”阔步前行。(记者孙晓旭通讯员姚安迪)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