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涼城縣由“一湖办理”向流域办理、“內治”向“內治外引”、涣散办理向会集办理、傳統办理向科學办理轉變,岱海萎縮的趨勢得到开始遏止,水質、生態系統也開始改进。
井俊清家住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鴻茅鎮東營村,前幾天,鎮幹部來到他家,宣傳岱海流域保護方针和補償办法,動員他撤除已封停的機電井井房等設施。
“協議簽了!頭一次聽説保護岱海有這麼大的意義,補償也到位。”井俊清説,拔水泵、蓋井口、拆井房、拆電線,他都積極合作。
2016年以來,涼城縣貫徹落實中心領導保護“一湖(呼倫湖)兩海(岱海、烏梁素海)”的指示精神,以壯士斷臂的決心保護办理岱海,通過採取“四控三處理”等舉措,由“一湖办理”向流域办理、“內治”向“內治外引”、涣散办理向会集办理、傳統办理向科學办理轉變,上一年以來,岱海萎縮的趨勢得到开始遏止,水質、生態系統也開始改进。
位於涼城縣境內的岱海,流域面積達2312平方公里,是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179塊國家重要濕地之一。受沿湖工農業取水和天然補水變化等要素影響,過去幾十年裏,岱海湖面呈萎縮態勢,特別是2005年後萎縮加速。二十世紀50年代,湖面約為200平方公里,现在僅剩50余平方公里。
2016年,內蒙古依照中心領導指示精神,全面啟動岱海办理工程。2020年起,岱海办理由“一湖办理”升級為流域办理,實施22條入湖河流沿線綠化、水保等工程,撤除河道內的48處養殖場、魚塘等設施,整理废物,以改进水質和水迴圈。
圪臭溝是較大的一條入湖河流,從2019年起,涼城縣在上游實施水保工程,已封育、造林2.7萬多畝。站在圪臭溝上游的龍泉山頂瞭望,只見山坡上新建了一道道攔阻水土流失的石谷坊,魚鱗坑裏栽著油松、樟子松、山杏、沙果、檸條等苗木。
岱海南岸的京能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有4台發電機組、總裝機規模達240多萬千瓦的大型火電廠。走進廠區,只見電廠北側矗立著高高的空冷島,嗡嗡作響的大型風機正在為管道裏的冷卻水散熱。
“風扇直徑長10.5米,每台機組都由54台風扇散熱。”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勁松説。
過去,岱海發電公司的1號、2號機組均為水冷機組,每年需求從岱海取水1100多萬噸,并且冷卻水直排岱海,不僅破壞生態系統,還加劇湖水蒸發。此外,電廠每年還從岱海取日子用水10萬多噸。2017年4月,電廠投資31億元實施1號、2號發電機組水冷改空冷和3號、4號發電機組空冷升級等項目,建設中水回用設施,隨著項目相繼完结,2019年5月以來,這家電廠已經不從岱海取水。
岱海發電公司是涼城縣的首要稅源,停産加投資抵扣增值稅,近幾年將讓涼城縣財政減收10多億元,相比之下,每年涼城縣的本級財政收入只要約4億元。涼城縣委書記王文説,建設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即使財政有損失,也是縣裏應有的擔當。
涼城縣鴻茅鎮等6個鄉鎮,有96萬畝耕位置於岱海流域。近幾年,這個縣以每畝500元流轉費或自種補貼的標準,對湖周邊的21萬畝水澆地實施“水改旱”,已封停機電井667眼,並對“水改旱”之外的犁地實行漫灌改滴灌,全力推進農業節水。
鴻茅鎮鞍子山村“水改旱”項目触及犁地一萬多畝。記者在田間看到,有些機電井的電線、管道、泵房已經拆斷,有的泵房墻上用紅漆噴著“封”“水改旱”字樣,門已被焊死,正推進撤除作业。
鴻茅鎮水利站站長火虎虎告訴記者,现在,鎮裏触及的6個行政村,已經封停機電井158眼,60多眼已經撤除。
涼城縣農牧科技局副局長張澤説,對岱海沿岸犁地實行“水改旱”,每年可節水2100萬噸,每年可減少运用化肥4200噸、農藥6噸、地膜210噸,大大減少岱海的面源污染。“水改旱”後,雖然每畝犁地的産量減少近60%,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發展有機旱作農業,能够實現以質補量。
老洼營村的乡民吳勝利説,“水改旱”後,他家流轉出10畝旱地,自種2畝,“有了流轉費和補貼,不再為天旱發愁了”。
涼城縣實施“四控三處理”綜合办理項目,控水、肥、藥、膜,處理畜禽糞污、城鄉日子废物和污水,以办理岱海流域內的城鄉衛生和農業面源污染。
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四控”的主抓手。2020年以來,涼城縣在“水改旱”等農業控水办法基礎上,推廣运用有機肥和測土配方上肥技術90萬畝,發展有機旱作農業5萬畝,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26萬畝。此外,興建廢舊地膜收回加工廠一座,收回處理地膜。
入夏,岱海岸邊的老洼營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區作物播種已近完结。涼城雲景農業科技公司經理岳新剛説,這個示範區為1500畝,以有機旱作方法種植穀子、小麥、藜麥、黍子等作物,待3年轉換期滿通過有機認證,每畝可收入約2000元,比過去以傳統方法種水澆地、旱地的畝均收入分別高50%和100%。
2020年,涼城縣引進雲天化集團等龍頭企業,使用会集連片的旱地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第一批建設5萬畝示範區。縣農牧科技局副局長張澤説,這既能緩解農業與岱海爭水,又能帶動種植業升級、農民增收。
涼城縣還對岱海流域內的養殖場(戶)、屠宰廠實施糞污處理設施改造,現已完结約80%,並出資幫乡民建糞污發酵池、改造衛生間等設施。
“跟過去比,簡直是天上地下!”鴻茅鎮鞍子山村的王美蘭,養了40多頭(只)豬、羊和雞,過去,畜禽散養,院裏院外到處跑,宅院裏到處是糞污。2019年以來,他家在政府資助下修建了防滲發酵池,並安裝了沖水廁所。现在,畜禽進圈,糞便堆進新建的防滲發酵池裏,宅院裏乾乾淨淨。
2019年9月,岱海鎮800噸/日污水處理站建成投運,處理站産生的中水,一部分用作生態補水,一部分供應岱海發電公司作生産用水。上一年,涼城縣又對流域內的60多個天然村實行日子污水、废物会集處理,已建废物轉机站5處、礦化焚燒站6處,村容煥然一新。
據涼城縣縣長尉代青介紹,《岱海水生態保護規劃》共组织办理項目24項,總投資50多億元,现在大部分已經完结,綜合办理成效也開始顯現。
烏蘭察布市水利局、環保局等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岱海面積萎縮趨勢放緩,由2005年-2015年間年均縮減2.6平方公里,降為2016-2019年間的年均縮減0.54平方公里;2018年和2019年,岱海周邊地下水位分別上升45.73釐米和13.13釐米;水質下降勢頭得到操控,2020年6月監測的化學需氧量(COD)含量為每升109毫克,比2016年下降58毫克,總氮、氟化物上升趨勢放緩,湖中的魚類等生物增多。
“2020年,湖面維持在50平方公里左右,初次不縮減,讓我們倍受鼓舞,看到了岱海办理的成效和期望。”涼城縣委書記王文説。
岱海屬於封閉性內陸湖,“內治”只能治表,假如沒有足够的外源補給,未來仍有乾涸之憂。在水利部等部門援助下,2020年5月,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從內蒙古托克托縣境內的黃河干流取水,輸水線路長131.7公里,設計年最大取水量4466萬立方米,預計今年底竣工。现在,管線溝、隧洞正在加緊施工。
涼城縣水利局的技術人員介紹説,內治外引聯動將战胜氣候影響,有用添加岱海的補水量,改进水質,遏止湖面萎縮趨勢,加速恢復岱海水生態。
(記者 于長洪 任會斌 勿日汗 王雪冰,原標題:寧舍3年稅收 也要碧水盪漾 內蒙古涼城縣:岱海綜合保護办理成效初顯)